2018年的第一天,一场大雪飞降祖国最北端——漠河。俄罗斯原油经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漠河首站顺利进入中俄原油二线,标志着我国东北第二条原油进口通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后,每年从东北通道进口原油将从1500万吨增至3000万吨。
对管道人来说,这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
在我国东北,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正全面加速推进。在大西南,中缅原油管道投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从西北通往华北,以中靖联络线为纽带,来自中亚和我国西部的天然气源源不断进入陕京系统管道。据了解,2017年中国石油新建管道总里程约5000公里。
巨龙连中外,纵横贯神州。能源通道的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基础设施保驾护航。2017年,中国石油掀起压缩机组投产高潮。在西部,西气东输三线西段的27台压缩机组全部投产运行。在西南,忠武线忠县首站压缩机组投运。从西北到华北,陕京管道系统安平压气站压缩机组投入运行。压缩机组的投运提升了管输能力。其中,西部地区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与2016年相比提高了30%。201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年度一次管输量首次突破1000亿立方米。
管道的高效建设与工程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2017年,管道系统科技创新的一个亮点是全自动焊技术在中俄原油二线全面推广应用,以往两天的工作量现在1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工程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被誉为“管道千里眼”的SCADA系统突破国外垄断,国产替代软件PCS系统工业试验项目通过验收,软硬件购置成本可降低10%,系统维护成本可降低20%以上。此外,仿真系统、智能管道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有力提升了管道施工质量和建设速度。
展望新的一年,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闽粤支干线项目加速推进,西二线广州压气站等新一批压气站扩建增输工程全面展开,锦郑成品油管道收尾工程加快推进。与此同时,管道系统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网,不断提升油气两条产业链价值。
1.中俄东线建设提速
2017年12月13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试验段总结暨全面加快建设动员会在河北廊坊举行。当日11时48分,随着位于黑龙江黑河施工现场的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11个点段同时打火开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境内段全面加速建设。工程预计于2020年年底全线贯通。
中俄东线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区市,全长3371公里,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这一工程将对带动我国钢铁冶炼、制管、装备制造等基础工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将有力推动国内气田、管道、储气库、天然气利用项目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俄东线项目是在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国石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2014年5月,中俄双方签署了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2.中靖线连接我国西北和华北
2017年11月27日,西气东输三线中靖联络线投产。管道起于宁夏中卫市中卫压气站,止于陕西省靖边县靖边站,将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与陕京管道系统连接起来,将来自西北方向的国内气和中亚气输到华北地区。
中靖线全长376公里,采用X80级钢管,设计压力12兆帕,管径1219毫米,设计年输量300亿立方米,与西二线中卫至靖边联络线并行,自西向东敷设。西三线中靖联络线打通了除西二线中卫—靖边联络线以外的另一条向华北供气的重要通道,将提升华北地区供气网络资源调配能力。
3.中俄原油二线贯通
2017年11月12日,随着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成,中俄原油二线全线贯通,具备进油条件。从2018年开始,我国每年从东北通道进口的原油将从1500万吨增至3000万吨。
中俄原油二线工程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典范,也是中国石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巩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管道投产后,将填补东北地区石油资源供应缺口,优化国内油品供输格局,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管道全长932.1公里、管径813毫米,与2011年投产的中俄原油管道漠大段大部分并行敷设。起点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输油站,途经黑龙江、内蒙古,终点为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
4.中缅原油管道国内段投产
2017年6月7日9时59分,中缅原油管道国内段一次投产成功。与绕行马六甲海峡相比,中缅原油管道缩短运送里程1820海里,降低了运输风险和运输成本。
中缅原油管道项目是中缅油气管道合作项目之一。2013年7月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至今已向我国供气约140亿立方米。如今,中缅油气管道以印度洋孟加拉湾为起点,一路向东北,斜穿缅甸,从中国西南边陲瑞丽入境,天然气管道延伸到广西贵港,原油管道直抵云南石化,为中缅两国经济发展注入能源新动力。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先导示范项目,中缅原油管道项目是中缅两国经贸合作的典范。缅甸段管道长767公里,中国境内段长649公里。国内段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设计年输量1300万吨,多次穿越大型河流,管道落差大、压力高、U形弯多,其中怒江跨越落差高达1500米,运行控制难度大,是国际上复杂的液体管道之一。
5.云南成品油管网全部投运
2017年12月17日,云南成品油管网安宁—曲靖线启泵进油。至此,云南成品油管网3条干线全部投运。至此,云南石化成品油外输具备管输、公路、铁路3种方式,将对疏通云南石化生产后路、保障西南地区市场资源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成品油管网总长932.56公里,年设计输送能力721万吨。管网地处高原,地质条件复杂,运行难度高,为建设和投产带来诸多考验。云南成品油管网共3条干线,分别为安宁—保山线、安宁—曲靖线、安宁—蒙自线,以及一条昆明支线,辐射滇西、滇东南及滇东北等地区,对西南地区整体油品物流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缅原油管道入境的原油,在云南炼制加工后,由云南成品油管道输送,将改善现有成品油运输条件,促进成品油销售网络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油品供应的重要“调节阀”。
6.老东北管网改造升级
2017年8月27日,东北管网改造工程最后一段——鞍大原油管道全线贯通。至此,管道公司圆满改造旧管线、消除隐患的任务。
鞍大原油管道工程是整个东北管网安全改造的最后一项工程,也是国家发改委督办的重点工程。通过升级改造和新线建设,彻底消除了管网本体隐患,大幅提升了储运能力。工程投产后,将实现东北地区原有资源的灵活调配,保证东北炼化企业所需原油资源稳定供应,东北管网俄油年输送量将增至3000万吨。
2017年12月4日19时06分,铁大线(鞍山—小松岚)停运管道扫线清管器顺利到达小松岚站。至此,服役42年的老东北管网安全封存,光荣退役。铁大线投产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东北管网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大连地区供油的重任。
7.掀起压缩机组投产热潮
截至2017年年底,西三线西段27台压缩机组全部投产运行,西二线、西三线西段日输量由1.2亿立方米提升至1.7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管输能力达每日2.2亿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西部地区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提高了30%。
压缩机组是管道输送的动力之源。2017年,伴随管道系统压缩机组投产高潮的到来,管输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1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年度一次管输量首次突破1000亿立方米。除了天然气管道建设速度加快外,管道压缩机组的相继投产促进了管输能力的提升。
2017年,除西三线西段压缩机组全部投产运行外,忠武线忠县首站压缩机组投产运行,提高了西南油气田非常规天然气外输通道输送能力。此外,陕京管道系统安平压气站压缩机组投入运行,安平反输陕京管道系统最大能力由每日400万立方米提高至120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华北地区的供气能力。
8.SCADA系统国产化加快
SCADA系统是油气管道的“千里眼”。中国石油加快推进这一系统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12月25日,经清华大学和中国石油集团专家组严格评审论证,由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组织、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承担的“国产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工业试验”重大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作为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15年6月启动“国产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工业试验”项目至今,完成基础方法研究、现场工业化验证、软件优化定型等工作,形成PCS 软件。验收会上,清华大学教授叶晓俊指出:“国外产品的功能我们都具备了,并且有所扩展,软件目标完全达到任务书要求。”PCS软件应用后,可降低软硬件购置成本10%,通过自主建设和运维,可降低系统维护成本20%以上。
项目在冀宁天然气管道和港枣成品油管道成功实施工业试验表明,国产PCS软件完全满足当前油气管道生产监控需要,能够完全替代在役国外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我国将逐步实现管道自动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
这套国产软件具有灵活扩展架构与百万点数据管理能力,达到国外SCADA系统软件水平,填补了国内长输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的空白,可明显降低股份公司油气管道SCADA系统工程投资,提高运维效率,并为提升管道安全运行水平提供支撑。
9.国产全自动焊技术广泛应用
2017年12月13日,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11个点段同时打火开焊,中央电视台对全自动焊接技术进行了报道。
管道自动焊成套装备——CPP900系列自动焊装备是管道局自主研制的长输管道施工核心装备,包括CPP900-FM坡口整形机、CPP900-PC遥控气动内对口器、CPP900-IW管道内焊机及CPP900-W1/W2系列单/双焊炬全位置自动焊机,可完成管端坡口的高效加工,管口的高效组对、内根焊和外焊的高效焊接。
这一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俄东线、陕京四线等重点工程,引领了行业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