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克隆专家”是日本产的精密仿形机床。
仿形机床的工作原理有直接作用式(如机械仿形)和随动作用式(如液压仿形、电仿形、电液仿形和光电仿形等)两种:
1,直接作用式仿形原理是:把仿形触头与刀具刚性相联,弹簧力或重锤使仿形触头与样板保持接触。机床工作台纵向移动时,样板曲面就将力传递至仿形触头,使刀具执行仿形运动。这种控制形式的缺点是样板上承受压力大,仿形精度不高。
2,随动作用式仿形原理是把样板给仿形触头的位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压)或液压信号(压力差),经功率放大后驱动机床执行部件。驱动元件可以是直流电机、油缸或油马达等。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的样板和触头承受压力较小。车床的液压随动作用式仿形装置,随动阀接受样板和触头的位移信号后,通过液压油路作用于油缸活塞,使车刀执行仿形运动。
姜立是学机械的,曾在日本深造,回国时一无所有,只带回这台“克隆专家”。
姜立想自己创业,可是没有资金,他找到老邻居李君,李君继承了父亲的公司,资金雄厚。可他不懂机床,姜立用“克隆专家”为他表演,“克隆专家”瞬间为李君“变”出两方钢印,李君感觉十分神奇,当即决定,先拿出50万成立了机电公司,并取名“津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姜立深知机床设备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公司成立之初,他就把遴选机床设备作为工作重点而四处奔波——车床采购沈阳的;冲床买大连的;天津的磨床挺好……唯一的外国设备就是这台“克隆专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天津乃至全国的机加工产能过剩,东丽区也是,大大小小的机加工厂商数不胜数。许多企业都吃不饱,甚至等米下锅。
竞争是激烈的,现实也是残酷的!
要干就干像样的,姜立的重点目标是日资企业。而日本人对中国企业却存有偏见,他们更信赖和任用本国的供应商。为此,有多少中国企业知难而退。可姜立不信邪,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自信。他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他首先选定三菱公司。要打入三菱公司必须经过S部长这一关。几个月下来,姜感觉这真是一道“鬼门关”——“不在,没时间,正开会……”见部长难于上青天!姜立想方设法,拉关系,找熟人,在朋友的引领下,终于见到梦寐以求的S部长。会见仅几分钟,留下名片,放下样品,回去听信儿。这一晾又是两个多月,几次打电话都是秘书接的,没有结果。看来,还得面见部长。正常的约见有秘书挡驾,穷追不舍又怕对方反感,再说也有失自己总经理的身份。
姜立想了个好主意。
“三菱”办公楼的外场有吸烟区 ,那里允许“闲杂人员”停留,姜立就在那等着。十冬腊月,吸烟区没有暖气,他穿得又少,冻得他跺脚转磨磨。部长办公室在楼上,过一会就上去侦察一下,一次、两次……一连几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曙光出现了,终于看见部长了,他进了洗手间。姜欣喜若狂,他掐着时间缓步迎过去,就在S走出洗手间拐上楼道的一煞那,他们“无意中”撞上了,姜礼貌的行礼。
“嗒嘻多哝……”S一愣,有些疑惑。
姜立改用日语:“我姓姜,是津丽机电公司经理。我们见过。”
片刻,S脸上露出笑容,恭敬的还礼。
“哦,好!好……唛唏哒”没容姜立忠发问,S微笑着走啦,留给姜一个温柔的后背。
几天后,在食堂门口又一次“偶遇”,这回,姜总不失时机。
“我们的产品请您多关照!”
“哦,好!有事我会让秘书和你联系的。”
多日后,在停车场二人再次“相遇”,他们相互鞠躬问好,产品业务的事只字未提。
又一个不眠之夜,姜立搅尽脑汁苦思冥想,下一步该怎么办?自己也感觉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了。
********,姜立和“克隆专家”在艰难中度过了又一个寒冬。
由于在忙别的订单,姜立没顾得上“三菱”。那天一大早,公司保安兴冲冲地找到车间。
“姜总,来了个日本人,点名要见您。”真是奇了怪啦,做梦都想不到,是S部长!
“没有大事不登门”,他们真的出事了。给美国GE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刚投产,一块模具就被砸坏了。远在日本的供应商说,做一块模具不难,但送到天津最快也要半个月,因为报关手续复杂。这可把部长急坏啦,他们跟GE公司是有合同的,如不能按期交货不但要赔偿,还要失去客户。长远的讲,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对个人来说,他将被“炒鱿鱼”!所以,部长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当然,他要在几家中国企业中进行衡量,最后在确定谁有资格做“救命稻草”。
S十分谨慎,他要查验设备,尤其是机床——喔,这是磨床,天津产的;这是抚顺的铣床……哇!日本的车床,还是“精密仿形车床”!S感到很亲切,也很兴奋。
“克隆专家”把他们的关系拉近了,借此也打开了日本企业的大门。
姜立强调说:“今天的中国可不比从前啦,我们的产品大部分是用中国机床加工的。”
“哦,好好!”
S比较满意,他放心了。他带着姜立回到“三菱”,来到现场。经过查看,有6个零件需要更换,正常情况下得一周时间。
“能不能再快点?!”S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我们全力争取。”姜立的话斩钉截铁。对待这种情况姜立有经验,他们有一种土办法,可使受损的模具在短时间内正常的使用,虽然操作速度要慢一些,可不至于整个生产线停摆。听说后S激动得紧握姜的手,眼泪差点没掉下来。自此,S部长就死盯在生产线上,寸步不离。姜立也抽出骨干力量,兵分两路,一路守在生产线,操作土办法;另一路赶做新零件。零件虽小,可“五脏”具全,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冲压、车削、磨铣等至少6道工序。姜总是马不停蹄几头奔跑,因为当时“津丽”的设备还不十分齐全,个别工序得找外协。“克隆专家”作为主力更是责无旁贷。整整4天,不分昼夜。那边,精心尽力,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这边,全力以赴,废寝忘食地抢时间,拼速度,保质量……
中国人为日本企业解决了难题。
时间不长,S又一次登门,他带来一位贵客——松下电子公司的Y经理。他们出现了相似的问题。日本人抱团,同胞有难责无旁贷。S鼎力相助,姜总满口答应,可Y经理的脸上却泛出难色,他和S低语……S听后“哈哈”大笑,原来是价格问题,Y不好意思张口,他担心中国人会狮子大张口?S现身说法,他们价值20万的模具从废品破烂到完好如初,姜总只收了两万元人民币。津丽公司有正规定价,绝不乘人之危。
此后,“东芝”来了,“普利司通来了”;韩国的“现代”和“三星”也来了……
如今,近20年过去了,“津丽”公司发展了、壮大了。然而,“克隆专家”却落伍了。当今世界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机床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克隆专家”顺应历史潮流,功成隐退。
如今,“克隆专家”在机床博物馆里回想着当年,静静地回想着……
(原标题:“克隆专家”伴我一起飞——《会说话的机器》之日本精密仿形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