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市“项目质量优化年”,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紧紧扭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起扬州经济发展高质量。今起,本报推出“项目质量优化年·走企业 看项目”专栏,组织记者走进一线,探访高质量的项目、走进高质量的企业、介绍高质量的产品,展现扬州实打实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
机器人灵活地摆着手臂,将一个部件送上旁边的数控机床上,加工完毕后又将它取下,全程无需人工参与。上个月,在南京举办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亚威股份的这种“折弯机+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单元获“江苏智造”创新大赛二等奖。
“过去靠人工上下料,不但成本高,且有安全隐患;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机器人代替人工已成必然。”亚威股份董秘谢彦森介绍。
告别“傻大粗”
传统机床装上“聪明大脑”
亚威股份靠生产机床起家。传统的思维里,机床行业“傻大笨粗”,但亚威股份经过18年的发展,产品已实现了“高精特优”。
“一家电梯生产企业使用我们的生产线,钢板送上生产线,出来时已是电梯门板,加工过程中折弯和成形,全部由机器人和机床协作完成。”谢彦森介绍,亚威股份正在进行无人智能车间改造,成熟后作为标杆向下游企业推广。目前方案已做好,正在订购设备,这也是一个国家级项目,计划在两年内完成。
在智能车间内,不同的生产部件和机器人协同工作,工位上只有机器人搬运,以及屏幕上显示的数据,相关的辅助设施也全部自动化。“智能车间的核心是由软件集成系统组成的‘大脑’,协调各个部件分工协作。”谢彦森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亚威股份出资控股昆山艾派斯软件,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在软件方面的布局。
抓牢“命根子”
重研发 迅速实现产品创新迭代
产品变得更聪明,缘于亚威股份牢牢抓住实验室建设这个科技创新的“命根子”。
瑞士SMS是国际上生产折弯机床的鼻祖企业。亚威股份通过合资,用了5年时间,填补了与欧洲相比20多年的技术差距;而与意大利SLM、日本日清纺合作,则丰富了产品线,可以生产卷板加工机械、高档数控转塔冲床等产品。亚威股份就此成为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提供从平板到卷板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高端成形机床供应商。
在合资学艺、完成原始积累的同时,亚威股份也不断加快技术创新的“自身造血”。
2011年,亚威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此后,亚威股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加快了扩张步伐。
2014年,亚威股份与德国KUKA公司成立工业机器人合资公司,占股51%控股,引进对方机器人技术,打造自己的“折弯机+机器人”组合。当年,亚威股份全资收购了无锡创科源激光装备设备公司,拓展三维激光业务。
如果说本世纪初与外资合作,亚威股份是拜师学艺,那么现在的亚威股份,则开始以我为主的发展转变。“我们之前每年自主研发的费用约六千万元,2017年投入更大,如果自身能力不够,与其他公司联姻,无法做到门当户对。”谢彦森透露,公司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级技术中心,出资1.4亿元建成新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在南京、意大利设立研发分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擦亮“千里眼”
在发展中主动求变,在求变中坚守主业
去年11月,国内机床行业爆出一条新闻,东北大连市中人民法院受理了债权人对大连机床等四家公司的重整申请。大连机床集团作为昔日龙头企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被评为“世界机床500强”第8名,但不幸的是,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中走向破产。
作为机床的同行,亚威股份发展勃勃生机,缘于有对市场充满前瞻的“千里眼”,和吸收前沿发展动态的“顺风耳”,无论是进入激光智能装备领域,还是加大软件布局,都是在主动求变。
去年12月,亚威股份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三级政府共同发起设立10亿元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设立该产业基金后,亚威股份将围绕主业,加大外延式扩张力度。
在主动求变的背后,还有对做强主业的坚守。亚威股份也有过是否要进入高利行业的犹豫,但管理层经过慎重研究,做出了坚守主业的决定。谢彦森说,“亚威股份对外的合资、并购,都是围绕钣金加工设备这一业务核心,专注是我们创新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