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月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0.58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排在全省第4位。
2、机电、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精细化工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07亿元,同比增长9.27%,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
3、大型、小型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85.55亿元、185.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7%、15.1%。
4、江门产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1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9.91亿元,同比增长15%。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后盾,江门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城市”的目标,而江门要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便是“以一以贯之的决心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市委书记林应武在履新江门伊始,便作出了“江门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判断和号召。因此,近两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同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跃升,实体经济振兴取得了喜人成绩,且后劲十足。如正威集团、东风新能源汽车、鹤山蔚海IDC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市并开工建设;优美科等一大批存量企业纷纷增资扩产,带动全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六大传统支柱型产业上半年增长迅速;大、中、小型企业迸发出了新活力……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坚持工业立市,振兴实体经济,需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在开平翠山湖园区内,海鸿电气投资8000万元打造的110kv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生产厂房于不久前落成,这里能生产出世界最大的立体卷铁心变压器。
“我们的立体卷铁心变压器,不仅节省原材料成本,使用中还可以节约能耗,比老式的变压器优势更突出。”海鸿电气行政部副经理、工程师郑玲说。
可喜的是,不光有海鸿电气,我市还有一大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取得了许多新突破。如,欧佩德公司已实现330KW以下伺服电机的开发生产自主产权,并已具备国内领先的500KW大功率伺服电机的研发能力;富华重工“一件式”挂车车轴整体热处理成形、“一体式前桥”“整体式桥壳”等产品工艺技术世界领先,打破了国内依赖进口的局面;中集车辆铝合金油罐车罐体两节筒****技术产品是全国首创;海目星科技锂电池极片激光切割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上述成果,正是江门先进制造业“实力和潜力”的体现。随着深入推进珠西战略,今年初我市又制定出台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江门市实施方案(2018—2020年)》。“我们今年争取到省约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推进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含重卡和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工作母机、高技术船舶及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等产业加快发展。”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是我市塑造新的产业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当前我市轨道交通产业拥有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具备和谐号动车组生产资质的中车广东公司,从制造到研发、人才培育、检验检测的全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则引进了全球领军企业优美科集团,全市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等企业约20家;重卡和专用车产业涌现富华重工、牛力机械等一批知名重点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如今,我市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方面发展较快,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在高新区(江海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实训基地”内,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先进装备依托互联网技术,被打造成智能生产车间的一部分,科技感十足,其智能化程度令人振奋。
据了解,该基地于今年6月12日揭牌成立,是我市抢抓工业互联网先机,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向更高端的生动实践。而在今年初成立的江门市工业互联网联盟,为广大企业搭建了一个工业互联网交流平台。
在江门云科副总经理张晓鸣看来,江门传统产业急需转型升级,而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可行的途径。“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中国‘工业4.0”智能云制造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工程样本。”张晓鸣说。
江门作为老牌工业重镇,六大传统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七成以上。值得称赞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市传统产业依旧保持较快增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机电、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精细化工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07亿元,同比增长9.27%,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
然而,当前传统产业受国内人力成本上涨、东南亚等国家以较低人力成本抢占国际市场、人民币汇率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扬、环保政策、城市规划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迫在眉睫。市委全会提出要坚持做大存量、做优增量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落实省、市技改奖补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等一系列举措。
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6.97亿元;10家企业被认定为第十七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市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增加到50家;大力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6个智能制造项目成功被认定为2018年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我市还放宽了“机器人应用”和“技改事后奖补”门槛。如,“机器人应用”政策将企业购置设备门槛降至100万元,单个企业项目最高扶持150万元,政策延续至2020年,大力扶持有一定危险性行业领域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项目;而技改事后奖补普惠性政策则扩大到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
地尔汉宇是尝到工业技改“甜头”的企业之一。据了解,近3年来,地尔汉宇在研发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化投入方面,累计获得省、市各级各项财政补助和奖励资金逾2000万元。
“江门对工业技改支持力度很大,技改帮助企业提高了竞争力。2006年,公司960名工人每月生产排水泵40万个,如今实施技改引入工业机器人后,800名工人每个月排水泵产量能达到400万个,生产效率足足提升了10多倍。”地尔汉宇董事长石华山说。
支持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实体经济要发展,既离不开大型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也离不开中型企业后备支撑,同样还离不开小微企业增添活力。
市委全会提出,振兴实体经济,要支持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大型、小型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全市工业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85.55亿元、157.55亿元、185.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7%、1.6%、15.1%。大型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比重达35%,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4.8%)提高8.9个百分点。
在大型企业方面,目前我市共有产值(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集团)47家,其中超50亿元的5家,超100亿元的3家。上半年全市47家重点培育骨干企业产值超过700亿元,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力度,通过完善培育扶持政策、落实骨干企业挂钩帮扶、加强载体建设等举措,大力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进一步推动了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接下来我们将力促建立起我市超10亿元、超20亿元、超50亿元乃至超百亿元骨干企业梯队。”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小微双创”方面,我市通过加强载体建设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小微双创”工作得以扎实推进。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完成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并成功申报5个省级基地。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2个,分别是江门市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江门市高新区小企业创业基地;省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9个;市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38个,包括珠西智谷等核心基地4个、重点小微双创示范基地34个。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当前,我市以珠西物流中心和普洛斯、安博等物流项目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加快推进。而在政策支撑方面,我市已经编制了《2018年江门市工业领域生产服务业工作要点》,同时正加快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方案》。
接下来,我市将按照全会部署,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金融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推行物流外包、主辅分离,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