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产量同比增长11%,销售量增长13.21%,销售收入增长34%;高端产品外销量同比涨幅高达122%,超额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特钢公司今年“中考”成绩单格外亮眼。
近年来,在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特钢行业,特钢公司从零起步,以变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不懈扩品种、坚定不移提品质、矢志不渝强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势而上、异军突起。投产六年来,该公司精心打造的轨道交通用钢、能源用钢、汽车用钢、高端制造用钢四大系列产品,赢得包括美国GE、德国蒂森克虏伯、韩国斗山、中国中车、瓦轴、上汽、宝通弹簧、三大锅炉企业等国内外诸多高端客户的青睐,实现了从当初“一单难求”到如今“供不应求”的华丽转身,在业内竖起了响当当的马钢特钢品牌。
从“一战成名”到“四面出击”
8月8日上午,随着一根通红的钢坯从加热炉推出,经过多道轧制,轧件顺利到达冷床,标志着马钢“十三五”结构调整重点工程项目、马钢高端汽车零部件用特殊钢棒材——优棒生产线热负荷试车一次性成功。马钢特钢家族再添新成员!
“这为特钢进军高端汽车零部件用钢市场又增添了新的砝码。”在热负荷试车现场,特钢公司主要负责人难掩心中的激动。回望来路,万般感慨。特钢公司投产以来,在转型发展、产品升级、结构调整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特钢公司是“十二五”期间马钢为满足高速车轮国产化的要求,打造高速、重载等客货用轮轴用钢生产基地而实施的重大技改项目。然而,投产之初,特钢人便清醒地认识到,唯有品种质量,才有持久发展的动力,唯有转型发展,才能闯出马钢特钢一条阳光大道——拥有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如果仅仅局限于每月生产2万吨左右的车轮钢,岂不是自废武功?
转还是不转,不是问题。转向何方,是个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在公司的统筹策划布局和大力支持下,特钢人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充分利用设备、技术优势,全力进军高端特钢市场。
打开局面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借助马钢多年生产车轮产品经验和技术的积累,特钢公司在轨道交通用钢领域一战成名!2012年7月,首开国内先河、采用连铸圆坯轧制方式替代传统模铸锭轧制方式生产的LZ50车轴钢,通过原铁道部电炉工艺生产铁路货车车轮钢坯的审核、许可。凭借稳定的质量和突出的性能,通过相关质量认证后,LZ50车轴钢开始大步迈向市场,短短数年便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首位。初战告捷,大大增添了特钢人的底气。在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特钢人先后开发出D2、DZ2等时速250公里和350公里高速车轮、车轴用钢,并通过了60万公里装车运用考核。2017年1月,马钢采用特钢公司连铸圆坯生产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轮获得中国首张CRCC证书。今年7月,马钢160件时速320公里高速车轮顺利运抵德铁,特钢公司助力马钢成为国内首家向海外出口高速车轮的企业。以铁路轮轴用钢为突破,特钢公司还陆续开发出转向架弹簧、传动齿轮、刹车盘、钩舌、钩尾框、铁路扣件等产品,基本实现了铁路及车辆用关键零部件的全覆盖。
除了主打的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用钢,特钢公司在能源用钢、汽车用钢、高端制造用钢等领域不断探索、全面出击,形成多领域齐头并进格局,且供货的均是各自行业顶尖的企业。能源用钢:占据行业制高点,覆盖高端风电、火电、油气、石化、核电等领域核心装备用钢;超超临界耐热高压锅炉管道用钢P92突破工艺技术“瓶颈”,在国内首开先河采用连铸工艺生产,高端管材用产品成功获得国内三大锅炉企业认可;以4340为代表的页岩气开采用钢成功实现连铸坯代替模铸锭。汽车用钢:覆盖汽车发动机、变速机传动、悬架及转向系统,基本实现商用车领域汽车零部件全品种覆盖,线材产品弹簧及紧固件成功进入乘用车领域;22CrMoH为代表的汽车齿轮钢,MFT8为代表的高端汽车紧固件用冷镦钢产品,形成批量供货,获得用户好评;国内某知名乘用车已完成对马钢8.8级紧固件用钢SWRCH35KE、10B21E共60个批次的第三方实验室和批量稳定性检测,成功获得合格供应商资格。高端制造用钢:以精品化、高端化为方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系列;和国内唯一石油专用钢丝绳生产企业合作,并实现高强度钢丝绳C82D2和SWRH72A批量供货;以H13为代表的工模具钢等高端装备用钢批量生产。
6年持续攻坚,特钢公司累计开发各类高品质钢种549个,产品涵盖各类精品特钢范畴。“后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品认证和推广的力度,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开拓,未来3到5年力争进入国内汽车用钢领域第一梯队。”即将投产的现代化优棒生产线,让特钢人底气十足。
从“质量合格”到“品质卓越”
以问题为导向,查出质量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制定整改行动计划,落实责任到人,逐个攻坚。从5月初开始,特钢公司全面启动为期五个月的“质量大反思、大讨论、大整改”活动,发动全体职工对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问题进行揭、摆、查、改,力促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特钢产品都是高风险产品,我们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关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钢人把狠抓产品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投产不久,该公司对仅有部分性能不合格的实验用钢,坚决实施整体判废,并当着全厂职工的面进行了切割报废。此举犹如一记“重拳”,在每一名职工的心中深深刻下了“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烙印。
“重拳”之后,变化显着。全员质量意识的增强,推动着各项工作持续改进。该公司也因势利导,每年围绕质量主题开展“我与质量”思想大讨论和征文等特色活动,拧紧“质量弦”,努力把“以质量为先”的工作理念,转化为自觉践行的刚性纪律。通过微信平台每日发布过程质量信息、每周通报质量综述、每月发布质量月度分析、责任追溯简报及事故曝光台等措施落实质量责任,培育“质量就是饭碗”的特钢质量文化。真正形成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氛围,使全公司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落到实处,质量为本的品牌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使过程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提升。该公司每年还设立技术攻关项目,积极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努力攻克影响质量的难关,并重奖激励有功之臣。目前,该公司产品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9.3%以上的高水平。
然而,特钢人深知,产品质量合格,仅仅只是迈向市场的“敲门砖”,要想真正黏住用户,尤其是拓展高端市场份额,必须持续追求卓越品质。
特钢人不断创新质量管理制度。为准确、量化评价生产过程控制水平,特钢公司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过程质量评价体系,识别出整个生产过程78项质量关键影响因素,采用1000分制的评分标准,将状态细分为稳定、波动、失控三个档次,通过日评审、月小结,促进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提升。为落实质量责任,该公司还全面实施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设立质量风险控制点,相关责任人员与控制点的绩效挂钩,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充分调动各相关责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特钢人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和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CRCC、AAR、EN、车轴钢等认证要求,兼顾客户要求构建了多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自我评价、对标管理等开展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保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牢牢夯实质量根基。以铸就一流产品为目标,大胆创新突破,在四大产品领域不断打造精品,推进特钢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连铸工艺生产铁道车辆车轴用LZ50钢坯荣获2017年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碳素冷镦钢SWRCH35K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品牌犹如是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离不开夯实的根基,而产品质量就是品牌最重要的生命之根。”在特钢公司“质量大反思、大讨论、大整改”活动中,该公司一名普通员工的感悟道出了全体特钢人的心声。持续改进,追求卓越,“马钢特钢”的品牌越发闪亮,马钢特钢产品正昂首迈入高端化、国际化市场。
从“五星级服务”到“精益化运营”
“做销售难,做特钢销售更难。”这是特钢公司销售人员的深刻体会。2013年初,该公司通过内部公开招聘,组建了第一批销售团队。这也是他们从原电炉厂更名为特钢公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
“从生产单位转变成事业部制,意味着整个职能和定位的改变。以往是生产为中心,现在则是要以销售为龙头。因为不跑销售,没有市场,一切都是空谈。”特钢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然而,起步真的很艰难。虽然马钢特钢质量过硬,但当时的市场认知度几乎为零,销售人员屡屡碰壁。对此,特钢公司一班人早有预判。他们在组建销售团队之初就建立了“赛马机制”,销售人员奖金完全与销量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并实行末位淘汰转岗,这为整个销售团队带来了非常强烈的竞争氛围,促使每一名销售人员全身心为客户服务。而这个服务并不是简单的拿合同,是整个流程、全过程的服务——从生产过程跟踪到关注交期、发货、物流,再到后续的用户回访,甚至连开户、交款这样琐碎的工作都帮客户办理。可以说,每一位客户都能享受特钢公司“五星级”的定制贴身服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马钢雄厚的实力加上团队不懈的努力,市场越跑越宽。特钢公司也从当初的产能远远“不饱”,生产时断时续,转变为长期满负荷生产状态。去年,该公司特钢产品实现外销总量45.8万吨,同比增长74.80%;销售高端线材产品29.1万吨,月度最高销售量达3.85万吨;客户总量达329家,同比增长41.81%,极大改善了特钢初期“用户少,销售难”的被动局面。
“没有订单,就没有一切。但有了充足的订单,却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一切。”把有效的订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特钢公司有一项“一小时报价”制度——销售人员在接到用户询价后,必须在一个小时内给予答复。市场竞争比得就是相应的时间和速度,谁先抢占商机无疑就增添了取胜的筹码。然而,看似简单的“一小时报价”,却是对企业精益运营水平的全面考量,其背后却有着一系列缜密的管理运行机制作为支撑。对于特钢产品而言,从铁水成分到原燃辅料消耗,从连铸、轧制到最终产品,每个制造环节都要有本“明白账”,点什么“菜”、配什么“料”,价格组成必须一目了然。生产、技术单元要及时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能不能生产?用什么方式生产?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此外,不同客户有不同策略,不同产品有不同标准,还要根据市场的价格趋势变化做出及时调整,既要快速精准,又要规避风险。而这一切,对于特钢公司而言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以系统策划为前提,以计量准确为基础,以信息自动采集为手段,以标准化作业为保证,推行生产信息在线归集、在线处理,使生产管理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成本管理由月核算转变为日控制。同时,通过“研产销”联动、APQP小组、EVI服务,形成高效协同体系,全面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内部运营精益、外部支撑有效,使得特钢公司能够首开业内先河,让“一小时报价”成为可能、成为常态。
不仅仅是报价环节,如今,特钢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都在不断精益求精。为了保证每笔订单都能如期交付,他们每天下午准时召开工作例会跟踪订单进度,对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每天都有专人前往技术中心协助制取样工作,使每道工序都尽可能实现“无缝连接”。为了提升指标,从管理人员到一线职工,从炼钢、精炼,到连铸、轧机,每个岗位、每道工序都在精打细算、对标挖潜:与计划指标比,是不是完成了?与历史最好水平比,是不是进步了?与行业最好水平比,是不是超越了?
精益运营水平的日益改进,带来的是经营绩效年年突破:特钢公司内部利润已从投产之初的深陷巨亏到去年实现盈利逾1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创造了历史同期盈利新纪录。
经历过低谷,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经受过挫折,才能让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前行的脚步更加笃定。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加快品种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不断迈向高端化、国际化,特钢人正朝着打造国内一流特钢品牌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