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是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提供了全球10%以上的电力供应。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无论是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建筑安装还是管理运营、燃料保障等,都足以支撑未来规模发展,在新一轮核电发展机遇中取得了宝贵的比较优势。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核电发展还不充分,供给占比偏低,在调整能源结构、保障供应安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还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一季度,沉寂3年多的核电新项目审批也重新启动。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示了两份关于福建漳州核电、广东惠州太平岭核电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漳州核电1号机组、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均将于2019年6月开工。这表明我国核电即将进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当前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仍面临着一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与挑战。发展核电仍要坚持以安全为前提,踏实进取,做好技术、安全与经济等的统一,实现五个方面的融合,推动核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核电发展要与整体能源和电力系统融合
实现能源电力供给结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能源品种的依赖,是能源大国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核电应与其他电源品种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实现供给充分稳定、安全可靠和经济可行。为此必须科学制定新一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凝聚共识、明确预期,保持相对稳定的建设节奏,引导配套能力建设有序投入;核电原则上承担电力基荷,但也要降低对政策的依赖,通过市场机制为调峰调频提供合理补偿,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益。
核电发展要实现自身安全与经济的协调
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核电安全为本,坚决杜绝“跑冒滴漏”;二是主动参与电力市场,促进核电“优价满发”;三是加强内部成本管控,做好核电 “降本增效”,四是深化管理改革创新,打造治理“现代引擎”,五是注重产业均衡发展,避免“木桶效应”。
近年来,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和比重逐年攀升。2016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为全部电量的19%,2017年上升到26%,2018年达到30%左右。核电要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电力市场,坚持上述5个原则,打好“市场牌”,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协调融合。
在这方面,美国的实践经验值得学习。为了提高核电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美国在2016年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年的“履行核电承诺”计划,核心内容是降本增效,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美国核电总发电成本下降30%。美国这项行动计划履行的很好,截至目前,累计发布70余份行动倡议,其中95%的倡议内容得到推广实施,美国所有核电厂都参与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核电科技创新要做好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
技术与创新是发展的助推器,一定要看得长远一些。这方面我们还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其一,自主先进核电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设计,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其二,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基础材料仍需加大攻关,进一步提高自主制造能力和水平;其三,国内小型堆研发尚未走出“大堆小型化”的局限,应用前景不明朗。而具备固有安全、高度智能、极度简化、工厂预制、模块配置等特征的小型核能装置或可作为分布式能源,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尚需许多攻关;其四,在第四代核能系统研发方面,国内企业在6种堆型均有投入,但各种堆型的技术基础与发展潜力不一,应该精心谋划、提早部署,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分层次开展研发示范工作,形成梯次推进的技术布局;其五,面向长远,要加强对基础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核电发展要协同推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核电项目不是空中楼阁,一定要注意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融合,做到 “接地气”。其一,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带动就业等综合性需求,做好规划,注重实效,务求落实;其二,积极探索创新厂址保护模式,盘活地方土地资源,提高地方主动保护厂址的积极性;其三,核电厂建设阶段要积极参与并引导核电站周边发展,实现核电站建设与周边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优化核电厂生产运行管理,尽可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其四,主动开放共享和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核电发展要以更开放的视野与国际市场相
“接地气”的同时要具备国际意识,要具备全球格局和心胸,要将国际化提高到战略高度,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相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电建设可占全球新建核电市场的80%,集中了全球近一半的天然铀储量,全产业链走出去产值可达3万亿元,而且核技术应用的市场潜力巨大。
要做到坚持自主与协作并重,构建全球核能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履行大国承诺,在全球改善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应有作用;同时要注意科学认识和把握核电装备自主化,充分发挥国际市场的竞争促进和技术借鉴作用;还要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有效利用海外资源,多种方式引进和利用国际高端核电人才;更要注意在有序竞争中发展,以此形成强大合力,助推核电事业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作者荣健 系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