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航天德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市十五届政协常委、西安福建南安商会会长、省闽商商会名誉会长、省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航天德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先进制造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两会期间,我们采访到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忠灿。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掌舵者,林忠灿分享了公司近年来的成绩、科技创新计划、产学研合作经验,以及他对西安市深化改革和油气装备制造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记者:您好!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请您介绍一下航天德林近些年取得的成绩。
林忠灿:公司坚持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创新研发了集天然气开采、处理、外输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天然气田开采举升方式、系统控制、设备集成、材料研发等方面,实现了气井开发全生命周期智慧井场、天然气开发降本增效和精细化管理等多项重大突破。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大型能源企业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定制化研发产品旨在帮助油气田稳产增效,解决油气田开采、集输遇到的瓶颈问题。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口碑。公司自主研发的非金属智能复合管产品是核心技术,井下用这个管子自带光纤电缆,能实时监控数据,防腐防垢还增产10%,被油田技术专家誉为"陆地采油技术的一次革命"。另外,车间改造还拿下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记者: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哪些新的计划和目标?特别是在智能化、数字化等领域。
林忠灿:一方面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公司已经获批了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下一步将创建陕西省创新中心平台,打造产业链互融互通。另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依托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搭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决策、智能管理、智能运营、智能生产”四个层级总体蓝图设计,着力实现降本增效、产品提升、工艺优化、产业协同多元并举。同时产品中添加智能化元素,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交付,提升用户高效管理。
记者:如何看待产学研合作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集团在这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林忠灿:产学研合作可以在产业需求、学术知识和技术研发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支持,帮助企业更好把握市场动向,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集团产学研合作已从“结合”进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与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签订以“紧急切断装置研究、智能针阀电动控制及自动节流阀优化设计研究”等为内容的合同,实现深层次合作长效机制。与西安工业大学共建“人才创新培养基地”。与西安理工大学签订以“智慧油田、人才培养”等为内容的合同,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记者:作为政协委员,您今年的提案是什么?
林忠灿:今年我的提案是《关于加快升级传统产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的提案》。
记者:对于西安市深化六个改革,特别是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改革以及油气装备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林忠灿:一是希望油气装备制造产业能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二是加快油气装备制造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油气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希望油气装备制造产业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四是推动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加强与原材料供应、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