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在某些领域掌握有超众技艺的人往往不直接称呼其名,而是在姓氏前加上职业,以显示对其高度认同,如“刷子李”“泥人张”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口碑”,换用现代营销学里的术语,就是“品牌”。但是这样的“品牌”并不是凭包装得到的,而是这些艺人长期心无旁骛、刻苦训练与钻研、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不断孜孜以求的结果,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应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振兴我省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在某些领域掌握有超众技艺的人往往不直接称呼其名,而是在姓氏前加上职业,以显示对其高度认同,如“刷子李”“泥人张”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口碑”,换用现代营销学里的术语,就是“品牌”。但是这样的“品牌”并不是凭包装得到的,而是这些艺人长期心无旁骛、刻苦训练与钻研、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不断孜孜以求的结果,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应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古今中外杰出人物所共有的优秀品质
中国古代曾经产生过璀璨的工匠文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就出现过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据说鲁班特别善于用斧头,所谓“班门弄斧”即言鲁班用斧之纯熟、技艺之高超。鲁班固然聪明,但是鲁班高超的技艺并不是仅靠一点小聪明获得的,而是长期勤奋好学、日积月累所得。史料记载,鲁班为了学艺,将父亲留给他的旧斧头磨掉了几缸水,磨坏了几块磨石;同时他还经常虚心地向其他工匠请教,使自己技艺得以不断提高。
中国近现代也不乏将“手艺活”做到极致的“工匠”,最有名的便是齐白石。齐白石原本也是一名木匠,后来成为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在篆刻方面也颇有建树。据说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为了学篆刻,曾经将一整担础石刻化为泥。正是这种专心致志、不甘人后的精神使齐白石大获成功,他的绘画与篆刻作品被业内评为“扫除凡格”“妙造自然”“致广大,尽精微”,可见齐白石的艺术水准之高。
国外杰出的“工匠”也有不少,最为人称道的是英国的约翰·哈里森。哈里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由于他父亲的木匠生意,哈里森在闲暇之时制造和修理时钟。为了解决当时航海所面临的经度测量问题,从1973年开始,哈里森用5年时间设计出一种带有震动抵销结构的钟表,经过试验,证明它的测量比当时所有的方法都要准确。但是哈里森并不满意,又一次扎进了第二块钟表的研制,使得钟表的走时更加精确。但哈里森认为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于是继续探索,直至造出第四块钟表,此时距第一块钟表的诞生已经过了24年。这第四块钟表经海上航行64天,只慢了5秒,远少于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直到现在,哈里森制作钟表仍在大英博物馆里面不停地走着,诠释着他那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自我创造、不断突破、永不满足的精神,推而广之,它是所有杰出人物所共有的优秀品质,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获取成功都极为重要、不可缺少。
“工匠精神”是百年老店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法宝
提起老字号,武汉人最能想起的可能就是“叶开泰”“曹祥泰”“四季美”“五芳斋”“蔡林记”等本土品牌以及“同仁堂”“全聚德”等外地品牌。其实国外老字号也不少。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老字号历经百年沧桑而始终屹立不倒,历久弥新,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传人对“工匠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守。德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迈世勒银行现任掌门人迈世勒在谈及其经营之道时说,他们的祖训是“欲速则不达”,坚持稳健第一、速度第二。迈世勒先生的话说出了百年老店的经验之谈,即不盲目求快,不浮不殆,精益求精,久久为功。这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匠精神”,正是众多百年老店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永续经营的秘籍。
“工匠精神”是工业化时代打造精品名牌仍须坚守的理念
现今时代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们早已进入以规模化生产为标志的工业化甚至后工业化社会,数控机床、自动化流水线代替了手工操作,规模化生产使得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强调传承和弘扬我们古已有之的“工匠精神”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但这只是对工业化的一种误解。首先,就很多生产领域而言,规模化生产对于产品品质的控制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产品质量的检测、生产工艺的改进还是要靠人工,特别是有些工种需要由高技术技工来完成。其次,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能力,但很多产品本身只是达到了被制造完成的基本要求。第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多样化、高品质消费,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也在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这是规模化生产难以企及的领域。因此,旧工艺、旧工匠虽然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聚精会神、埋头实干、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推动“品质湖北”建设
当前,我省正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国际分工格局看,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曾经依靠廉价劳动力崛起的优势已日渐式微,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国内外代工企业已经将工厂和生产线迁移到缅甸、越南等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这一方面加剧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难度,另一方面形成了倒逼国内制造提档升级的压力。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定要淘汰很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以粗放方式发展起来的产业将难以存续;同时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人们对产品品质、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上述变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品质湖北”建设,是湖北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条现实可行路径。
一是要大力营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认真、奋发有为的氛围,使“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普遍信奉的“价值哲学”与“成功哲学”。当前社会普遍流行急功近利的速食快餐主义,很多人耐不住性子钻研,投机取巧、粗制滥造之风盛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文化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泡沫化。因此,在全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就很有针对性和必要。要将倡导“工匠精神”与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导群众爱岗敬业,确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理念,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引导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产品品质上来,使社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精品佳作,使全社会形成“崇实尚业”之风,将楚人“不服周”的文化发扬光大。
二是建立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塑造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为内涵的企业文化,切实转变过于重视学历轻视实际技能的倾向,让那些兢兢业业、踏实干事的人得到尊重,使高技能人才获得应有的待遇和上升空间。要建立运转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加速推进标准、认证和检验等第三方检测市场整合,推出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和内部“吹哨人”制度,让更多力量成为监管者和质量信号提供者。要强化对****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消除监管空白,对侵权假冒商品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品质管理,力争形成突破,带动“品质湖北”建设。加强湖北老字号振兴工作,支持“老字号”建立符合法律与道德伦理的学徒制,做好绝技、绝艺、绝活的传承和发扬;鼓励和引导“老字号”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机制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使更多的老字号重新焕发生机。推动重点制造领域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在制造业中的某一领域深度耕耘,生产专、精、尖、特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与市场影响力。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将传统的加工生产技术与现代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相结合,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个性化生活的需要。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引入“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攻克关键环节技术难题,实现与全球高端产业链对接,唱响湖北“质”造、湖北“智”造的铿锵之音。
(原标题:以“工匠精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