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于结构件车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影响,不少生产任务滞后,为了更好地完成2020年的生产任务,在牟成部长,孔祥秋、张成林两位主管的带领下,根据公司对我车间提出的相关要求,紧紧围绕“降本增效”,更好地突破生产上的“短、频、快”,车间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改革。
一、结构调整
车间打破了原有的铆焊一、二工段,合并为一个铆焊工段,抽调人员成立成型工段,合并打磨、打沙油漆、热处理3个班组为表面处理工段。这样调整能让技术骨干跳出原有的框架束缚,发挥技术骨干的技术优势,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快反突击队”,确保在生产任务上的安排和突击更加灵活、快捷。为确保产品质量的提升,车间因材施用,打破人员的现有固定岗位局限,对相应技术性强的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避免人才浪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服务。
二、生产区域调整
车间原有的生产区域划分,会造成大量的成型、校形件重复吊转,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和产品制造周期,内转成本相当惊人。此次区域调整和成立专业的成型工段,更好地减少重复内转,让零件不出同一区域完成相应工序,以实现产品的“短、频、快”,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组建青年突击队
利用现有技术人才,组织两支强有力的青年突击队。一支突击队由住宿舍和珞璜的三名青年焊工组成,他们由每天下午12点50分一直上到次日凌晨1点,连续作战12小时;另一支突击队由住在李家沱等远一点地方的铆工、焊工、打磨工组成,在近期无延班、中班交通车的情况下,他们的交通方式都是由车间自行解决,这支突击队由每天早上8点上到晚上8点,也是连续作战12小时。这两支突击队自成立以来,大大减轻了车间现有的生产压力,被疫情延误的周期也正在逐步赶上。
四、对焊工实行量化标准,着手分配制度改革
车间将原有焊材由焊工自由拿取,改为每天领用、退库记录制度。每名焊工每天上班领用焊材必须登记多少重量,用于什么产品,下班时将焊材退库也要登记重量。这样做有两大优势,一是能够将每人每天的工作量进行数据量化比较,找出不够努力的人与别人存在的差距,使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遏制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二是对产品裁定的焊材进行更细致的实践统计,找出裁定差距,更好地为工艺定额制定提供相关真实数据。
由于一些产品的定额不足,严重影响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车间只能在现有的资源下进行相应平衡调整,严格执行按劳分配制度,让员工的辛苦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使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不被磨灭。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刺激,车间内的生产氛围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很好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车间的改革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断调整,让改革的方向不走偏,让改革的动力永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