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辽河油田部署在欢17块南部的17口新井总日产油达75吨。在近年来发展成熟的“大比例尺编图”和“精细油藏描述”两项技术加持下,老区块上百万吨未动用储量被激活,产量提升50%。
开发建设55年来,辽河油田依靠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实现连续39年油气千万吨规模稳产,累计产油超5亿吨。每一次产量跨越都伴随着勘探开发技术上的大突破。如今,技术赋能老区稳产的传奇仍在续写。今年年初以来,辽河油田系统谋划推进应用、研发、储备“三个一代”系列技术400余项,以3%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打造科技、效益、绿色含量更高的千万吨油田,争当老油田高效稳产标杆。
储量是产量的基础,基础研究是“基础的基础”。辽河油田把基础研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设立的科技项目中,基础类研究项目数量占比大幅提升,同时还增加了取芯和资料监测等基础性研究投入。例如,为破解辽河本土页岩油增储建产难题,设立了“页岩油预测与评价”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强化对古地貌、古生物、古气候等“八古”资料的研究,进一步弄清辽河本土页岩油演化机理,为“甜点”预测提供更清晰的认识。
资源有限,技术无限。近20年来,辽河油田依靠蒸汽驱、SAGD、火驱、化学驱、气驱五大转换开发方式技术,整体采收率从不到20%提升至28%,增加技术可采储量近2亿吨。近年来,油田稳产压力陡增。对此,辽河人发扬“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超越极限”的精神,推动SAGD、蒸汽驱等品牌技术向更深、更高的方向挺进。“以往注汽锅炉干度无法满足深层SAGD开发需要,近亿吨深层稠油储量无法释放。”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稠油所所长尚策说。近两年,辽河油田研发出井下大功率蒸汽提干装置,破解了这一“卡脖子”难题。目前,辽河油田采用新的注汽技术,在两个区块开展深层SAGD试验,将SAGD适用深度向下再拓展300多米。
“双碳”背景下,能源生产的方式也要变。辽河油田两大技术路线推动稠油热采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一是推动现有注汽锅炉用能清洁化;二是探索稠油化学驱、降黏冷采等前沿技术。前者,辽河油田已成功进行了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和井下大功率电加热提干技术试验,为绿色注汽找到新路。后者,海1块稠油化学驱试验正扩大实施规模,实现普通稠油规模冷采。同时,微乳液降黏冷采等技术也在探索中,为稠油“零碳”开采做好技术储备。